唯愿陶艺得传承——记高源舜陶作坊主人陈各辉
2017-11-6
来源:宁远县文化馆
点击数:  32882        作者:姜国平
  • 唯愿陶艺得传承

    文 | 姜国平

    ——记高源舜陶作坊主人陈各辉

   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

    陈各辉

    陈各辉,1983年出生于宁远县天堂镇高源村。这是个有着制陶传统的村庄,村里至今还有数口老辈人遗留下来、已废弃不用的烧制陶器的土窑。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高源村就有了制陶手艺存在,村里没人清楚。陈各辉祖辈五代均是制陶艺人。他小时候常随父亲到工场制作陶器,大人们把泥土用手那么一捏一转再用火一烧就成了日常用品,这在幼小的他看来是一件神奇的事,这他这么喜欢上了制陶手艺。

    但陈各辉成为家族陶坊继承人却经过了一些波折。1999年他初中毕业后去了广东一家家具厂打工,凭着吃苦耐劳和勤奋钻研的精神,他不久就当上了部门主管,有了丰厚的待遇。可每当他逢年过节回家省亲,发现村里的制陶艺人越来越少、村里的制陶业逐渐荒废时,他心里便不是味儿,也让他十分担忧。他想:手工制陶技术是祖祖辈辈一代代传下来、能真实折射出宁远人的智慧和聪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绝不能让它失传。2008年,他毅然放弃了待遇丰厚的家具厂工作,回到家乡,从父亲手里接过了陶坊,担起了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。

    但陈各辉发现,父亲交给他的陶坊无论是规模还是地理位置都已落伍于这个时代,于是他果断的废弃了这个工场,与镇村协商征了一片荒地开辟了一个新工场,并新建了一口窑洞,办起了高源舜陶作坊。

    手工制陶是一门完全凭口传身授传承的技艺,工艺十分复杂:******步,选取粘性泥土,放在阳光下晒干;第二步,将晒干后的泥土舂碎,用米筛筛5到7次成为泥粉;每三步,用水调匀细泥土拌成泥团,水的多少要恰到好处;第四步,将泥团制成陶坯,再施釉、装饰,陶坯晾干后择日烧陶。为了掌握手工制陶及烧制技艺,陈各辉四处走访老艺人,并到长沙铜关和佛山石湾拜师学艺,艰苦地学了3年。

    传统的土陶器虽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、文化价值和工艺价值,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已显出溃退态势,使用土陶器的人正逐渐减少。陶坊要生存发展就必须研发新产品,经过认真考察,陈各辉将仿古陶当作陶坊的主打产品。他从村里聘请3名有着40余年制陶经验的老艺人,又从郴州聘请两位老艺人一同参与仿古陶的研制,还从佛山高薪聘请工艺师前来作技术指导,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反复练习和无数次炼制实验,他们终于攻克了选土、拉坯、加工、干燥、烧制等难关,掌握了仿古陶烧制技艺。2010 年,当******窑仿古陶烧制出来且成功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时,陈各辉内心的喜悦无法言说。

    高源舜陶作坊纯手工生产、柴火烧制的仿古盆、瓶、钵、坛、瓮、壶等具有坯薄、环保、耐用等特点;且造型新颖美观,可作工艺品摆放在家中,深受客商和消费者欢迎,产品远销香港、台湾、广东等地。香港、广东等地的一些客商还亲自前来考察。高源舜陶作坊除了生产小型日常用品之外,也生产大型陶器,该厂生产的一米五高、一次成型的大型关公陶像在全国都比较少见。

   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,陈各辉将历年积蓄全投入到了高源舜陶作坊,如今,陶坊每年生产的陶器已突破一万件。

    九疑山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始祖舜帝的安寝之地,宁远的旅游业正蓬勃发展,但宁远的旅游工艺品却未能与旅游业同步发展。因此,陈各辉心里还有一个梦想,那就研制舜帝陶像,为宁远旅游文化事业贡献绵薄之力。


    图片来源于「郭中安」


    高源村土陶制作技艺

    文 | 姜国平


    高源村土陶分布于宁远县天堂镇高源村,始于清朝康熙年间,已有300多年历史。高源村土陶所有的工序都是纯手工完成,烧窑时用的燃料则为木柴。

    高源村是一个拥有1800余人的山村,村后山岭纵横,高岭土储量丰富,木柴资源也丰富。这两大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高源村土陶。

    高源村土陶制作流程如下:

    1、取土。高源村土陶以当地的黏土为原料,土质必须为地表下的原生本土,不能受任何杂质污染。

    2、揉泥。土样采来以后,要在采泥场进行晾晒,晾干晒透后再运到土陶作坊场子,碾成粉末,放入发酵池,用水浇透让其发酵,直到泥土成为“熟泥”。在做陶前,还要踩数遍泥并加入耐火土拌匀。

    3、制坯。将放置过后干湿适宜,可以使用的泥土根据需要或客户要求在特定转盘上进行拉坯,拉出特定形状。

    4、锤坯。将部分需要精加工的坯子进一步锤打,制陶人左手拿一木块置于坯内,右手一木锤置于坯外,在土陶器皿坯壁上不停夹击锤打,使坯壁平整光滑。

    5、印花。用专用的印花模子在做好的陶坯外壁上面印上花纹,装饰纹饰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花卉或几何体,并经过了高度的提炼和夸张变形,雕刻或压印在陶器显眼的位置。

    6、上釉。给陶具内外层上釉。釉水是用一种特殊的泥土兑水配制的,放在大缸内,使用前要搅拌均匀,小件陶坯一个人拿,左手伸进坯里,右手托着坯底,将陶坯放进缸里的釉水里,双手像滚筒那样一转,陶坯就在釉水里滚上一圈,把陶坯提出水面,并将陶坯倒立,让陶坯内的釉水流出来。同时要将坯底和坯口的釉水抹掉,要求动作快、准、匀。若是大件陶坯,则在釉水缸上架一木架,两人将陶坯抬到木架上,再用瓢舀起釉水倒在陶坯内外壁。

    7、晾晒。将上好釉的陶具分门别类进行晾晒,要避免日光曝晒,以免陶具因急剧失水变形、开裂。

    8、烧制。把陶坯一个一个地装进窑,装窑时是把一个陶坯套放在一个陶坯上的。装窑完毕,将窑门用土砖堆砌密封,并在窑门的右上方留下进柴孔。高源土陶是用柴火烧制的,柴火引燃后,需要慢慢添柴,温度不能突然加高,要慢慢加温,进行预热,以免陶坯炸裂。烧至出釉,停止加柴,封闭龙眼,让其自然冷却。

    9、出窑。窑内温度接近气温时,就可以打开窑门出窑了。

    图片来源于「郭中安」

Copyright © 2010-2018 中国九疑文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

宁远县商均东路★☆ 电话(TEL)0746-7323102  湘ICP备10003600号


手机WAP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