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炎风:从九疑山走出的画家
  • 点击数:37558
  • 书画: 书画摄影
  • 描述:郑炎风,原郑板桥书画院院长、扬州八怪书画院名誉院长。还是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。他的身份很多,但他喜欢别人称他“板桥十三郎”、“ 疑山布衣”、“二竹堂主”,或是他的名字——郑炎风。
  • 郑炎风:从九疑山走出的画家

    姜国平

        郑炎风,原郑板桥书画院院长、扬州八怪书画院名誉院长。还是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。他的身份很多,但他喜欢别人称他“板桥十三郎”、“ 疑山布衣”、“二竹堂主”,或是他的名字——郑炎风。

          1940年,郑炎风出生在宁远板利元村,父亲郑际旦是原武昌大学中文系高材生,是我国著名国学家黄侃的得意门生,民国《宁远县志》的主要编纂者之一,母亲毕业于湖南******师范,可谓书香门第。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,8岁起,随父习书法,写得一手好字。

          1957年,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折。父亲被打为极右遭受迫害入狱,他被打成“小右派”,为了生存,他远流新疆,加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政治部宣传员。1980年参与创建阿克苏艺术学校艺术系。自此,开始了他传奇的艺术生涯,也正因之成就了他一生的书画情缘。人生的坎坷经历造就了郑炎风骨子里的高傲与不羁,他的画和他的人一样,总是不愿安定下来。

    苍山朝晖群峰叠翠

          在新疆期间,当时著名油画家朱维民先生亦遭贬南疆库车,郑炎风深受其诣。后投于徐悲鸿高足著名油画家汪志杰教授门下。

    他艺术涉猎较广,油画、色粉、国画、篆刻、雕塑都有研究,如斯诗、书、画、印、皆有所及,画风狂放、有大江东去之豪迈。在业界戏称之为“画鬼”雅号。

    终日作字作画

          中国画“竹画”自宋文与可、苏东坡以来之笔墨大写意,千百年来,几乎文人无不画者,代代高手频出,至今不衰。清代“扬州八怪”之一的郑板桥画的竹清瘦,有一种仙风道骨之感,且题诗必是画中最密处,影响非常深远。郑炎风画“竹”,既承继了板桥遗风,更迸发出强烈的个人情怀。他画的竹,宾主有分,虚实相生,枝干笔力雄健,多而不乱,密而不塞,画境深远,色墨相映成趣,形成了独特风貌。

    板桥先生消夏品茗图

          “画品即人品”,郑老像竹子一样清瘦刚直,虚心守节正如其诗所云:谦谦君子风,坚守凌云骨,任它风雨骤,折腰不低头。待人谦和恭让,人前人后从不炫耀,对待后学循循善诱,以平常心看待平常或不平常的时光,以永远的微笑迎接着明天。

          1992年,因夫人想回家乡上海,郑炎风离开了新疆,到无锡教学一年,后因机缘巧合去了兴化。创建了兴化市郑板桥书画院,为兴化市郑板桥书画院创作了20多幅兴化名人国画,每一幅都如真人再现,为兴化市文化增添了一笔重彩。

    钓德

          走进古人,走出自我。郑炎风的人物画,更迸发出强烈的个人情怀。他笔下的板桥系列人物,神情优雅闲静,笔力狂放,让观者心潮澎湃、回味无穷。他笔下的人物造型狂放但绝不失严谨,细节刻画显示出画家高超不凡的造型功力,这是画家多年来坚持速写的体现。

          郑老高超的艺术造诣,究其渊源,一是来自于自己对外部的现实与世界的感知,即“外师造化”;二是将前两者内化为自己心灵的积累,即“中得心源”。

    竹画(之一)

          在他的笔下,最富诗情画意的是画家乡村景物的田园之作,不仅充满了情感而且充满了灵感,视野宽阔,角度灵活,布局新颖,笔墨恣肆,收放自如。其笔下的农舍山村,笔简意深,村景秋树,繁而不乱,有一种酣畅淋漓、浓郁华美之感,充分显示画家深厚的功力和整体全局的技法。

          如今,郑炎风之作品早已享誉全国及海内外。他多次受到党和***************的亲切接见,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。他的巨幅山水陈列于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贵宾厅。

    喜上眉梢

          2017年3月底,郑炎风偕夫人回到家乡,深入九嶷山、下灌古村、杨梅洞、舜德书院、文化馆、高源土陶等地采风写生,创作了一批有乡土特色的作品,并悉心指导书画爱好者进行创作,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辈。针对宁远县的旅游文化建设现状,他还提出了新颖而独到的见解,令人钦佩。希望先生常归故里,常忆乡愁。

Copyright © 2010-2018 中国九疑文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

宁远县商均东路★☆ 电话(TEL)0746-7323102  湘ICP备10003600号


手机WAP网站